最早数字校园的出现要追溯到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主持的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计划”大型科研项目,首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展开的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其实就是围绕着数字校园进行开展的。
简单地说,数字校园就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它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被赋予了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内涵。发展到今天,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推动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并为高教领域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这就是“智慧校园” 的由来。
国家已经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使命。同时,相应标准的出台,标志着 “智慧校园”的建设正在从国家标准的推广向具体实施规范/指引的方向推进。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当中不再以1.0时代的“三通两平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而是希望以新兴技术来涵盖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等领域的”智慧校园”建设,担负起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责任。
随后,在2019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特别指出 :“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结晶,更为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而智慧校园则更偏重于智能化,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另外从联接的角度看,数字校园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仅仅解决了连通的问题,而智慧校园则基于更为庞大的物联网,会让学生、教师甚至教学设备,都成为网络当中的一份子。